
阿拉善盟全境都是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質公園范圍,在阿盟駐地巴彥浩特鎮設有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質公園管理局,設有阿左旗、額濟納、騰格里三個園區以及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質公園巴彥諾日公信息中心。
阿拉善沙漠國家地質公園阿左旗園區位于阿拉善左旗巴潤別立鎮北部,總面積630.37km2,東西長約831公里,南北寬約598公里,由巴丹吉林、騰格里和居延3個園區及其所屬的10個景區組成。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質構造、生態環境和氣候條件形成了以沙漠、戈壁為主的地質景觀,全面反映了我國西北地區風力地質作用形成的各種典型的地質遺跡,是目前中國、也是世界上唯一系統而完整展示風力地質作用過程和以沙漠地質遺跡為主體的世界地質公園。

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質公園內地質遺跡類型豐富,自然景觀美麗,人文景觀獨特。根據地質遺跡的成因類型、地理分布特點以及保存方式,把阿拉善沙漠國家地質公園劃分為3個園區,分別是:騰格里園區、巴丹吉林園區和居延海園區(烏蘭布和沙漠),每個園區內地質遺跡的內容和突出的重點各不相同。
阿拉善沙漠國家地質公園更是不得不去的旅游勝地,這里有著豐富的沙漠資源。阿拉善沙漠國家地質公園是我國第一個以沙漠地質遺跡為主的國家地質公園。公園規劃面積938.4平方公里,主要由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三大沙漠及戈壁峽谷、風蝕地貌等11個景點組成。公園內地質遺跡類型多樣,具有完整性、典型性、唯一性的特點和極高的美學與科學研究價值。
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質公園的主要地質遺跡類型有:包括沙漠景觀(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戈壁景觀(額濟納戈壁)、峽谷景觀(敖倫布拉格峽谷、額日布蓋峽谷、駱駝瀑布)和風蝕地貌景觀(海森楚魯風蝕地貌)。對園內地質遺跡成因和演化機制的研究,不僅對認識其自身的奧秘、促進風沙地貌學與沙漠第四紀地質學的進展有重大意義,而且對認識區域氣候、沙漠、環流、水循環、大地構成等重大環境問題有重要意義。
其中騰格里沙漠是我國擁有湖泊數量最多的沙漠;中國第二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鳴沙區,以及世界最高沙山;被譽為“活化石”的胡楊林為公園屹然撐起一片綠色,“沙漠明珠”居延海則悄然閃著熠熠的光線,讓人魂牽夢縈。巴丹吉林的秀美神秘,騰格里的鐘靈毓秀,居延海的碧波蕩漾,古生物化石的耐人尋味,與蒙古土爾扈特部落的人文歷史交相輝映,相得益彰,是沙漠地質公園的精華所在。
近年來,內蒙古阿拉善沙漠國家地質公園逐漸成為中外游客旅游觀光的新選擇,游客在沙漠邊緣觀賞大漠風光,體驗塞外風情。阿拉善沙漠國家地質公園系統而完整展示了風力地質作用過程和地質遺跡,公園內地質遺跡類型豐富,自然景觀優美,人文歷史悠久獨特,是研究沙漠形成、發展、演化的天然博物館。
公園內地質遺跡類型豐富多樣,自然景觀宏偉美麗,人文歷史悠久獨特,融沙漠、戈壁、花崗巖風蝕地貌以及古生物化石于一體,既是研究沙漠形成、發展、演化的天然博物館,也是一部普及地學知識的百科全書。
阿拉善沙漠國家地址公園的主要看點有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烏蘭布和沙漠等。其中巴丹吉林沙漠是最具特色的,這里不僅有世界最高的沙山,面積最大的鳴沙區,140余個沙漠湖泊,還有傳承了數百年的古老文化。對于研究西北地區沙漠的形成、發展和西北地區的環境演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那神秘迷人的大漠風光對于旅游探險者來說還具有極高的觀賞和美學價值。騰格里沙漠以多淡水湖和綠洲著稱,是我國擁有湖泊最多的沙漠,沙漠風景優美迷人。烏蘭布和沙漠多為流動沙丘,新月形沙丘鏈、格狀新月形沙丘和新月形沙山形狀景色十分優美。
阿拉善沙漠國家地質公園是阿拉善景區中眾多旅游景點的組合,方便游客的參觀瀏覽,更是阿盟景區主要景點的聚集。
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質公園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干旱少雨,夏熱冬寒,晝暖夜涼,蒸發強烈,無霜凍期短。

2004年11月28日,阿拉善沙漠地質公園晉升為自治區級地質公園,2005年9月19日,阿拉善沙漠地質公園晉升為國家地質公園,2007年9月19日,阿拉善沙漠國家地質公園成功揭碑開園,2009年8月22日,阿拉善沙漠國家地質公園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
編輯:草原旅游 http://cyly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