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福寺藏語為“敖德沁蘇莫”,蒙古語為“伊么慶”,意為藥王廟。始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年),嘉慶三年(1798年)毀于天火(雷擊)。嘉慶十一年(1806年)重建?,F建筑面積3399平方米。
1986年小召子村廣福寺原址南端興建一座喇嘛教白塔,2003年在白塔北50米處建起400平方米二層藏式風格的喇嘛教廟宇一座。翌年由青海塔爾寺請回“釋迦牟尼”、“彌勒”、“藥王”三尊佛像供于殿內。2005年建蒙古包三個;2006年4月份成立了廟管會。
此后土右旗對廣福寺進行擴建和基礎設施配備,配備了大型停車場。

小召子民俗文化旅游區核心區占地面積96畝,院內共有廣福寺主體建筑、民俗文化展廳、白塔、敖包、蒙藏醫館、蒙餐廳、八大塔等7座大型建筑,院內配備有停車場、蒙藏風格的接待中心。紅色院墻圍繞,院內進行了綠化、硬化和亮化。廣福寺北側緊挨著的是小召子劇場(敖德沁恰特),民族和鄉土文化氛圍濃厚。
近年來,將軍堯鎮在新廟宇西側建起200平方米的群眾文化活動大院一處,東側建起200平方米的民族民俗文化展廳一處。并建起廟院大門及1000多米圍墻,廟院占地達到90畝。

目前景區整體包括東部的大殿、吉祥如意白塔、八大佛塔、金剛護法殿等建筑;西部的民俗文化體驗區,包括敖包、民俗文化展廳、蒙餐廳、蒙藏醫藥館等建筑,當地稱敖德沁召民族文化旅游區。
2017年將軍堯鎮為廣福寺配套新建300平米的游客接待中心,對寺內進行了全面綠化,配套了游步道、景區標識牌等。2018年12月被評為AA級旅游景區。
廣福寺在民間最具影響的是每年正月和七月舉辦的廟會。新中國成立后,廟會改為一年一次,從農歷七月初七開始,一般舉辦5至7天。正會當日會表演喇嘛教的“查瑪舞”。

2008年小召子的民族文化節活動納入了土右旗重點旅游區規劃之列。2006年恢復了每年農歷五月十三的“祭敖包”活動,2017年將敖包祭祀活動升級為敖包文化節。每年農歷臘月二十三,廣福寺還要舉行祭火節。
小召子村是土右旗唯一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的炎黃地區少數民族聚居村。土右旗依托小召子村少數民族聚居村的優勢,打造歷史地域文化突出、宗教文化發展的特色村莊。
小召子民俗文化旅游區地址:包頭市土默特右旗將軍堯鎮小召子村
小召子民俗文化旅游區門票:
小召子民俗文化旅游區電話:
小召子民俗文化旅游區交通:內蒙古托克托縣薩涼公路X014程奎海鄉轉X064,程奎海鄉向西5公里即到
編輯:草原旅游 http://cylyw.cn